然后我呆在()家里非(fēi )常()长一段时间(),觉得对什么()都失去兴趣,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激动(dòng )万分,包括出入各种场合,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,我总是竭力(lì )避免遇见陌生人,然而身边却全是千奇百怪的陌生面孔。
其中有(yǒu )一个最为让人气愤的老家(jiā )伙,指着老枪和我说:你们写过多少剧(jù() )本啊?
还有一()类是最近参()加(jiā )湖南卫()视一个叫《新()青年》谈话节()目的事后出现的。当时这个节(jiē )目的导演打电话给我说她被一个嘉宾放鸽子了,要我救场。我在(zài )确定了是一个专访,没有观众没有嘉宾没有其他之类的人物以后(hòu )欣然决定帮忙,不料也被(bèi )放了鸽子。现场不仅嘉宾甚众,而且后(hòu )来还出()现了一个研()究什么(me )文史()哲的老,开口()闭口意识形()态,并且满口()国外学者名字,废话(huà )巨多,并且一旦纠住对方有什么表达上的不妥就不放,还一副洋(yáng )洋得意的模样,并声称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某某人的哲学思想撑(chēng )起来的。你说一个人的独(dú )立的精神,如果是就靠几本书撑着,那(nà )是多大一个废物()啊,我觉(jiào )得()如果说是靠()某个姑娘撑()起来的都显()得比几本书()撑起来的更有出(chū )息一点。
当年夏天,我回到北京。我所寻找的从没有出现过。 -
然(rán )后那老家伙说:这怎么可能成功啊,你们连经验都没有,怎么写(xiě )得好啊?
我的旅途其实就是(shì )长期在一个地方的反反复复地重复一些(xiē )事情,并且要简单,我()慢(màn )慢不喜()欢很多写东()西的人都喜()欢的突然间()很多感触一()起涌来,因(yīn )为我发现不动脑子似乎更加能让人愉快。 -
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《三重门》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事宜,此时觉得北京什么都不好(hǎo ),风沙满天,建筑土气,如果不说这是北京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(kāi )发掉了。我觉得当时住的(de )是中国作()家协会的一()个宾馆,居然()超过十一点()钟要关门,幸()好北(běi )京的()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半夜,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,看了(le )一个礼拜电视回去了,觉得上海什么都好,至少不会一个饺子比(bǐ )馒头还大。
当年冬天即将(jiāng )春天的时候,我们感觉到外面的凉风似(sì )乎可以接受,于是蛰居了(le )一个冬天的人群纷纷()开始出动,内()容不(bú )外乎()是骑车出游()然后半路(lù() )上给冻回来()继续回被窝()睡觉。有女朋友的大多选择早上冒着寒风(fēng )去爬山,然后可以乘机揩油。尤其是那些和女朋友谈过文学理想(xiǎng )人生之类东西然后又没有(yǒu )肌肤之亲的家伙,一到早上居然可以丝(sī )毫不拖泥带水地起床,然(rán )后拖着姑娘去爬山(),爬到一半后()大家冷(lěng )得()恨不得从山()上跳下去,此()时那帮男的()色相大露,假()装温柔地问道:你冷不冷?
如果在内地(dì ),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超过一千字,那些连自己的车的驱动方式都(dōu )不知道的记者编辑肯定会分车的驱动方式和油门深浅的控制和车(chē )身重量转移等等回答到自(zì )己都忘记了问题是什么。
我有一()些朋友(yǒu ),出()国学习都去()新西兰,说在()那里的中国()学生都是开()跑车的,虽然那些都是二手的有一些(xiē )车龄的前轮驱动的马力不大的操控一般的跑车,说白了就是很多(duō )中国人在新西兰都是开两个门的车的,因为我实在不能昧着良心(xīn )称这些车是跑车。而这些(xiē )车也就是中国学生开着会觉得牛×()轰轰(hōng )而已()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