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做中央台一个(gè )叫《对话》的节目的时候,他们请()了两个,听名字像两兄弟,说话的路数是这样的:一()(yī )个开口就是——这个问题在××学上叫做××××,另外一个()一(yī )开口就是——这样的问题在国外是××××()××,基本上每()个说话没有半个钟头打不住(zhù ),并且两人有互相比()谁的废话多的趋势。北(běi )京台一个名字我忘了的节目请了很多权()威,这是我记忆比较深刻的节目,一些平时看来(lái )很()有风度的人在不知(zhī )道我书皮颜色的情况下大谈我的文学水平(),被指出后露出无耻模样。
我在北京时候的一(yī )天晚()上,接到一个电()话,是一个外地的读者(zhě ),说看了我的新书,觉得很退()步,我说其实(shí )是我进步太多,小说就是生活,我在学校外(wài )面过了()三年的生活,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(jǐn )是从高一变()成了高三(sān ),偶()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,所以根本不在(zài )一个欣赏()的层次上。我总不能每本书都上学(xué )啊几班啊的,我()写东西只能考()虑到我的兴趣(qù )而不能考虑到你们的兴趣。这是一()种风格。
而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培养诗人。很多中文系(xì )的家伙发现()写小说太长,没有前途,还是写诗比较符合国情,于(yú() )是在校刊上出()现很多让人昏厥的诗歌,其中(zhōng )有一首被大家传为()美谈,诗的具体内容是:
我喜欢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赛车这()个东(dōng )西快就是快,慢就是慢,不像所谓的文艺圈(quā()n ),说人的欣赏水平不一样,所以不分好坏。其实文学这个东西好坏一()看就能知道,我认识的一些人遣词造句(jù )都还停留()在未成年人阶()段,愣说是一种风格(gé )也没有办法。
我在北京时候的()一天晚上,接(jiē )到一个电话,是一个外地的读者,说看了我(wǒ )的新书(),觉得很退步,我说其实是我进步太(tài )多,小说就是生()活,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(nián )的生活,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从()高一变成了高三,偶像从张(zhāng )信哲变成了F4而已,所以()根本不在一个()欣赏的(de )层次上。我总不能每本书都上学啊几班啊的()(de ),我写东西只能考虑到我的兴趣而不能考虑(lǜ )到你们的兴趣。这是()一种风格。
这些事情终(zhōng )于引起学校注意,经过一个()礼拜的调查,将(jiāng )正卧床不起的老夏开除。
然后我终于从一个圈里()的人那儿打听到(dào )一凡换了个电话,马上照人说的()打过去,果(guǒ )然()是一凡接的,他惊奇地问:你怎么知道这(zhè )个电话()?
如果在内地,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超过(guò )一千字,那些连自己的车的()驱动方式都不知(zhī )道的记者编辑肯定会分车的驱()动方式和油门(mén )深浅的控制和车身重量转移等等回答到自己都()忘记了问题是什么(me )。
接着此人说:我从没见到过不()戴头盔都能(né()ng )开这么猛的人,有胆识,技术也不错,这样(yàng )吧,你有没()有参加什么车队?
……